10 月 16 日上午,觀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儀式,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我們要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偉大的新時代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好表率作用,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敦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現結合自自身認識,學習體會如下:
二十大報告在回顧過去新時代十年變革的基礎上,規劃了我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對我們各行各業,如何把握方向、勇往直前指明了方向。
報告明確提出關于未來的戰略方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時重點強調努力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十大在第一個目標實現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二個百年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因此,把握好未來五年這個關鍵時期,我們務必審時度勢、只爭朝夕,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爭取搶抓機遇,創造輝煌業績。
關于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報告明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具體而言,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關于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是報告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發展經濟”和“對外開放”均對樹立市場信心起到積極作用。
關于科教興國、科技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性提升方面。
內外環境均對自主創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內部,以房地產等為首的舊動能在拉動經濟上的效果不斷減弱,未來亟需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成為新動能。外部,海外對國內高科技領域進行打壓,突破“卡脖子”等難題刻不容緩,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報告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我們推斷其對應 5G、新能源車等“長板”領域;“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或對應半導體等“短板”領域。而高科技創新離不開高尖端人才的注入,教育、人才、科技戰略要統籌規劃,加快推進。
增強民生福祉,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完善了共同富裕的內涵,共同富裕要在“完善分配制度”、“就業優先”、“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三方面著力。一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強調要“規范財富積累機制”,意在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二是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以降低人民的生活壓力。
關于推進綠色發展,主要有環境污染防治與能源革命兩大抓手。
一是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水利設施等相關的基建需求空間廣闊。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關于房地產方面,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可見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仍是房地產領域的重點任務。講話實錄中未提“房住不炒”,但完整報告中繼續強調,可見 “房住不炒”的政策底線不會改變。
通過學習體會,我深刻認識到二十大的強大精神動力和實踐價值,必將貫穿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過程。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